第五百二十章 复杂的全球汽车市场-《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第(2/3)页

    黑科技众多,技术先进,还挂着环保的名头,至于价格对欧洲主流发达国家市场而言也不算贵,海蓝SLMC以及海蓝MEV这两款车型,还是比较受到欧洲中产家庭欢迎的。

    众多利益考虑,衡量之下,最后这些欧洲车企干脆和海蓝汽车进行了利益交换,搞了个海蓝西班牙工厂以及海蓝匈牙利工厂,拿到了部分零配件的供应订单,分享了部分利润。

    同时还拿到了核心零配件的供应,比如半固态电池,算力芯片等等。

    作为交换,海蓝汽车顺利的进军了欧洲市场,让欧洲市场成为了海蓝汽车的第二大市场!

    至于日本市场,韩国市场这两个市场比较特殊,当地都有着极为强力的汽车产业,社会各方面的舆论也对进口车不太友好,并且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也低。

    这导致了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在当地非常低,海蓝在这两个地方都卖的不太行……不过当地的官方层面,甚至当地车企倒是不敢限制进口的海蓝汽车在当地的销售,因为他们自己都还指望着华夏的汽车市场呢。

    这是属于市场交换市场的行为,大家各凭本事进行竞争……至于消费者不接受,那是车企自己的问题!

    此外海蓝汽车在日韩市场里还要和宝马,奔驰,特斯拉等同样属于进口车的品牌进行竞争,压力也挺大的。

    虽然海蓝汽车在当地里是属于绝对的电动车龙头,常年霸占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当地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比例,但问题是当地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总量太低!

    而具体到某个海外市场里,其实海蓝汽车的销量一直都不算高……没办法,高端车型本来销量就低,海蓝汽车在海外的庞大销量,并不是说依靠单独某个海外国家,而是依靠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销量加起来的。

    毕竟海蓝汽车是一家面向全球市场的跨国车企,哪怕是在非洲那地方,都能看见海蓝汽车在当地的经销商。

    就连百分百进口关税的美国市场,现在一年都还有上万辆的销量呢……美国的有钱人也多,而愿意花费百分百关税购买海蓝汽车的人可多了去。

    毕竟L4级别自动驾驶的黑科技智能电动车,全球独此一家,当地的有钱人也没得选,如果想要体验L4级别的自动驾驶,体验全球最顶级的智能驾驶座舱,他们只能购买海蓝汽车。

    有一说一,其实智云、海蓝这两个徐申学名下的品牌,在美国的知名度非常高,在中产家庭,尤其是上层群体里的认可度也非常高。

    谁让美国那边天天吹智云威胁论,海蓝威胁论,说拉高关税不让智云和海蓝产品进来的必要性。

    这说得多了,中产家庭乃至精英家庭里的美国人自然也都知道,智云手机和海蓝汽车的产品太牛逼,一旦放开让他们进来,水果、通用和福特都得死翘翘……

    所以很多有钱人,一边嘴上喊着不能让智云或海蓝汽车进来,一边用着走私进来的智云手机以及开着百分百关税进来的海蓝汽车。

    所以在美国市场里,海蓝汽车还继续卖,只是销量对比早年的每年好几万辆,已经下跌到了上万辆,影响不了当地汽车市场的大局了。

    这个国家卖个万把辆,另外一个国家卖个几万辆,全球那么多国家,全部加起来海蓝汽车的海外销量也就有了接近百万辆的规模。

    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毕竟海蓝汽车可是高端车型,在海外能够做到百万辆级别的销量可是相当不容易的。

    海蓝汽车,可从来都不是什么玩性价比的中低端汽车品牌,它从一开始就是一种高端汽车品牌。

    也就是在国内卖的便宜一些,但是在海外卖的很贵的。

    海蓝YEV这种车型在国内,二十五万就能买到入门版……这是因为国内的各方面成本都比较低,导致的综合成本低。

    综合成本低,这卖的价格自然也就便宜了。

    此外这个二十五万的售价,这得算上了好几万的补贴,如果不算补贴的话,这车哪怕是在国内,都得卖三十万左右。

    而在海外市场的话,海蓝汽车的各方面成本都会上涨,比如整车出口的话,当地会有关税,运输成本,同时在当地建立营销,售后体系也需要更高的成本。

    这些成本最后都会算进综合成本里,加入到终端售价里。

    然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部分海外国家市场里,可没有针对电动车的补贴,有补贴的只是少数国家。

    这也就导致了,海蓝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售价,普遍上都比国内的售价更高!

    如在日本市场里,海蓝汽车在当地推出的海蓝YEV车型,最便宜的整车进口版本的入门版本售价,折合华夏元大概得差不多四十万呢……价格对比国内足足高了十五万左右。

    标志性的海蓝汽车车型海蓝SLMC,在日本市场里的进口顶配四驱长续航版本,再选配一个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折合华夏元售价得七十五万左右,比国内落地价五十万左右,足足贵了二十五万。

    这里头有关税、营销、行政、运输等诸多成本的增加导致的成本上涨,也有补贴的因素。

    过于昂贵的价格,也是阻拦海蓝汽车的海外销量持续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

    同样这也是海蓝汽车推下面向中低端市场子品牌‘艾米’的主要原因……车子的价格太贵,销量可就上不去了。

    想要扩充销量,尤其是想要做到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年销量,就只能进军十多万价格的主流市场。

    十万左右,十多万价格的车型,这才是当下汽车市场的主流车型,占据了汽车市场的主要销量……这个价格,和车子性能和配置没关系,是人们的钱包所决定的。

    海蓝汽车想要成为世界顶级的汽车,汽车销量达到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那么售价十万到二十万这个核心主力车型就必须拿下。

    海蓝品牌是无法承担这一任务的,其新推出的艾米品牌就承担了这个任务,开始利用落后技术开辟中低端市场,只不过能不能做得起来也很难说,低端市场竞争太激烈了。

    说真的,在低端市场里海蓝汽车对比比亚迪,其实都没啥优势……

    你说你海蓝汽车的技术牛逼,但是你的先进技术比如L4甚至L3的辅助驾驶技术以及固态电池,甚至半固态电池又不可能下放到十几万的车型里用……成本摆在那里,十几万的车型用不起的。

    你用个磷酸铁锂电池,用个L2+的辅助驾驶技术,还想要维持一定利润的话,那难度可就非常大了,只能走品牌,做工这些品牌附加价值的一些路线。

    至少性价比模式就走不了!

    如果艾米品牌想要玩性价比模式……人家比亚迪表示我单手可以吊打你,用一双手都算我输!

    人家比亚迪能够把性价比玩到极致,而且还有技术非常不错的插混车型,十万块的插混车型你怎么比,比不了……

    而且徐申学旗下的几乎所有企业,没有一个是玩性价比的,就不擅长这搞这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