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斌耀道:“技术推进方面,我们已经完成了整体技术方案的设计,十三个核心子系统也在稳步推进,其中我们仙女山控股主要负责的核聚变发生中心系统,外壁设计已经完成,我们也尝试建造了三个实验外壁样品进行实验!” “磁约束预测控制上,我们的已经完成了两次的算法模型迭代,距离我们的目标已经不远了,目前算法模型还在持续优化以及训练当中,我们调用了一个量子计算中心配合进行训练,有望在明年完成第三次的算法模型迭代,到时候预计能够初步满足原型机的磁场预测约束所需!” “发电模块上,这一块的子系统是由合作企业提供,目前进度也比较顺利!” “其余的九个辅助模块,技术推进各有不同,有的已经完成了初步设计,有的还需继续进行技术攻关,但是整体问题不大,虽然技术难度高,但是都还在我们的工业体系的承受范围之内!” “两到三年内,我们预计就能够完成整个原型机十三个核心模块的研发乃至制造工作,最终,制造出来第一台原型机!” 说到这,王斌耀深吸了口气道:“毕竟我们这一次,除了我们智云集团以及仙女山控股外,还调集了超过一千五百家企业或研究所直接参与该项目!” “我们这一次的项目,比之前的EUV光刻机项目调集的资源更多,人员更多,范围更广,更深入,全国范围内,至少有十五万名各类型的技术人员直接或间接参加到该项目的研发!” 徐申学自然很清楚,这事还是徐申学牵头奔走才定下来,要不然调动不这么多企业和科研所参与这个项目。 实际上大部分参与企业或研究机构,哪怕是他们的负责人,乃至具体的技术人员也不知道他们参与的是什么项目……整个可控核聚变项目,依旧处于高度保密阶段。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为整个星海一号项目做出巨大的贡献……搞个零部件而已,不需要知道整个项目的全貌也能够搞的。 王斌耀教授带着感叹道:“这是举国之力的项目,只要技术路线不存在重大的缺陷,那么三年内做出来第一台原型机,问题不大!” “而技术路线是我亲自制定的,最为核心的NKO67材料是我亲自研发的,等离子约束算法林安东教授亲自设计的底层算法,我协同设计的模型框架!” “部分核心子系统或零配件是我们仙女山以及智云的核心技术团队研发的,其中最为核心的核聚变发生中心系统,是方大同那小子带着团队做的。” 说到这,王斌耀教授呵呵一笑:“方大同那小子虽然脑子比较僵化,但是拿着我给他的材料和理论路线,搞一搞单纯的系统设计问题不大,毕竟这种事也不需要用太多的脑子!” “整个项目不敢说万无一失,但是三年内,怎么也能够做出来一些技术成果!” 徐申学听罢,微微点头……他手底下一共就三个SS级别的科研名额的使用者,而这三人都或多或少参与到该项目,并承担着最为核心,最难的技术攻关研发。 不过王斌耀对方大同的评价,说方大同没脑子,徐申学是不敢苟同的。 人家方大同可是EUV光刻机领域的核心科学家,之前负责EUV光刻机的物镜系统研发,现在则是调往海湾科技,全面负责EUV项目以及量子对准机等若干核心设备的研发工作……是海湾科技的首席科学家。 在光学领域以及精密机械设备领域里,他是当下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全球第一的那种! 只是他的研究领域偏向应用化,搞的都是各种设备,缺乏了理论性的研究。 怎么说呢,没啥重大理论研究成果! 然后王斌耀就有些看不起他,觉得对方不配和自己一样拿着W15级别的待遇。 不过徐申学也只是听听而已,也没有反驳什么……科研界也有鄙视链的 有个段子,是这样的:有个数学家遇到一个民科,听到对方的介绍后,微笑道:“你这属于理论物理研究的范围——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楼下的朗道院士对这个方面很感兴趣,他是你该找的人。” 他们鄙视来鄙视去,徐申学也懒得参与……毕竟他是文科出身,和这些理工男不是一个路数,理解不了他们的脑回路! 他更关心的是三年造出原型机这一点! “三年搞出来原型机,这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啊,你们回头恐怕要加班加点了!”徐申学一边看着前方的模型一边笑呵呵的说着:“在资金或人员,或其他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提出来,我这边能解决的都会尽力解决!” 王斌耀道:“资金和人员上问题不大,毕竟星海一号工程这种事,主要还是一些核心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这种事并不是很依赖资金或人员的多寡,大部分核心的技术难题,还是我们几个人来做的,其他的人则是提供一些辅助工作而已。” “资金方面,目前问题也不大,我们的主要资金开支还是做各种实验,还有部分经费则是支持人员待遇经费,之前的一千亿预算还没有花完呢,后面还安排了五百亿预算,我估摸着应该也能够支撑下来了!” “其他问题,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问题,也由各部门协同解决!” 这一次的可控核聚变项目,各方面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前期经费就一千亿,去年十二月又追加了五百亿经费,这两期经费加起来一千五百亿元,这个经费已经相当充分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