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因为,研发办是昨天晚些时候临时决定成立的,所以目前研发办的办公室选址还在考虑当中。 这两天,就先得麻烦张岩在夏科院和军研所来回跑了。 几乎上午的时间。 有关张岩在东海计划中提出的抑震弹,采样率0.1~0.5ms的地震监测仪器,就已经以草稿设计的方式被设计了出来。 最后,关于如何处理核污染的问题,花费了张岩一些时间。 虽然他的思路是,设计出一种可以中和核污染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东西,去解决核污染。 但在设计之初还是遭遇了不小的难题。 如果说本次的核污染,是不可动的,有范围的,那还好说。 但偏偏,本次的核污染,大多分布在像大太洋,西大洋之类的海水中。 是会随着洋流方向变换的,并且随着冷热交替,它还会被蒸发,被云层所吸收。 最终转化为核污染雨,台风之类的形式,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 这种不确定性和变换性,大大加大了相关研发的困难程度。 “连主任都感觉到吃力,这个核污染还真是个无解的命题啊。” “唉,如果真的有解决办法的话,西方那些国家,包括倭国就不会偷偷地向大海排放核物质了。” “我觉得在面对定点核污染时,主任所提出的以可控核聚变原理,进而衍生出的加速半衰期干预手段,还是非常可行的。” “虽然可行,但对于海中可变换的核污染还是无用的啊,面积实在是太大了,很容易顾头不顾尾。” 院士们,科研人士们殚精竭虑。 可他们的思路,永远跟不上张岩。 甚至此时此刻的他们,还没有搞清楚张岩已经提出的加速半衰期干预手段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原理。 光是搞清楚原理,就需要他们进行大量的计算和验证,更别提是帮张岩的忙了。 而张岩,也是在实验室泡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才终于拿出了成果。 与以往纸上谈兵,直接写出设计草稿不同。 这次,张岩正儿八经地拿出了实物,一管透明色的液体。 “这个东西,是一管净化剂,不止核污染,所有有害物质都能通过它来净化。” 所有有害物质都能净化??? 院士和科研人员们长大了嘴巴,固然他们对张岩很崇拜,对张岩很钦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