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王校长,那样的体系实在是太远了……不过目前,真的要想往体系化的方向发展,预警机是必须先搞的!” 谢威对卫长城那无把门的嘴无语了。 这样的方案,也往上报? 关键部队那些大佬们居然都觉得这方案可行,准备往这个方向发展。 想法是没错的。 问题是没有基础啊,技术基础可以慢慢解决,经济基础呢? “预警机?去年空警一号项目刚下马……” 王志恒脸色更苦,“从69年空军提出研制预警机,启动926项目,我们先是改装图-4作为载机平台,后来利用运-8作为载机平台……测试过程中,一直都无法消除海面杂波信号,同时只能通过语音传输空中情报,目标航迹需要人工描绘……” 通过王校长的介绍,谢威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国内早就已经开始搞预警机了。 在他的印象中,国家搞预警机,是从1992年中国启动跟以色列关于“费尔康”预警机的谈判开始,毕竟这事情只要稍微对相关信息有关注的人都了解:因为西方的技术封锁,美国总统克林顿亲自施压,并且以终止军事援助威胁,以色列单方面撕毁合同,拒绝向中国提供相关技术跟设备。 中国转而寻求从俄罗斯引进四架改良版A-50预警机。 然而,从大毛引进A-50预警机的计划,也在2002年夏季破产。 还好,在以色列单方面终止预警机跟雷达系统出口合同后,中国在2000年启动自主预警机研制,最终在由简入繁、多路并行的研究策略下,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三个型号同时推进。 谢威并不了解在引进费尔康雷达之前国内的预警机研制项目。 “也就是说,空警一号下马是因为性能落后加上海面杂波信号无法消除等因素?” 谢威听完后,皱起了眉头。 要是这样,直接用有源相控阵雷达装到预警机上的方案,怕是也不太合适。 对方问预警机,谢威的第一反应就是先搞空警-200,这款国内难度最低、性能最差的预警机研制起来相对要容易得多。 尤其是以运-8作为载机平台,内部空间大,即使因为工艺不够先进,一些设备大一些也没有问题。 “听说你们不仅雷达项目技术先机,连通讯这块也走在前面……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见谢威皱起眉头不说话,王校长以为谢威在权衡利弊。 按理,十号工程这样的项目即使不落户在601跟611这样专业的战机研究所里,也应该在西工大这种航空专业院校。 可上级却把项目落户在了哈工大。 “学校在搞有源相控阵雷达,如果脉冲多普勒雷达技术研发进度滞后,将会考虑直接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另外,学校正在研究数字通讯技术……计算机方面目前还有些欠缺,不过黄令仪先生很快就会带着她的团队跟中科院计算机所的骨干到学校……” 对于王校长提出来的合作,谢威一点拒绝的意思都没有。 搞出了歼-10,如果没有探测、跟踪距离更远的预警机,哪怕现在提前搞出PL-15这种射程超远、性能先进的导弹,也难以展现出真正的威力。 瞧瞧自己那个时代,在国内吃饭都上不了桌,航展只配在角落待着,随意一张塑料布遮下机头的十爷,出去后,在ZDK-03预警机的作用下,战机跟地面雷达系统、防空系统有效整合成一个整体,不仅操翻了高贵的高卢小姐,也干翻了北方的肌肉猛男。 预警机,必须搞! 嗯,丢给西工大去搞,这样大家一起完成体系的建设。 反正能提供的技术基础,已经告诉了对方。 在这之前既然已经有研制预警机的经验,只是性能不行,自己再把空警-200、空警-500的技术特点说说,完全可以在歼-10搞出来的时候,就能通过数据链整合成一个整体。 至于融合北斗系统,怕是得等等。 部队没那么多钱,而国家往航天领域的投入,要等到欧洲宇航局拒绝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后,之前问“去月球干什么,能带来多少回报”的审批部门主管领导们才会意识到,先进技术只能自己搞。 那时候才是航天快速发展的时期。 “合作搞预警机,你们觉得如何?” 叶明德算是明白为什么空军跟总后让他们来找哈工大了,敢情人家有了这么多技术。 恰恰这些都是西工大所欠缺的。 学习是肯定要学习的。 何况,哈工大有钱啊。 刘德宝正要答应,谢威急忙在他之前开口:“两位领导,我们现有的技术项目合作完全没有问题,贵校如果派遣技术人员来我校交流,我们非常欢迎。十号工程太复杂,学校人手不足,技术欠缺多……” 听到谢威的话,刘德宝也反应了过来,急忙附和:“是啊,现在学校人手就紧张……而这次十号工程虽然重要,还有个给十号工程配套的更重要的核心机项目。实在抽不出人手搞预警机了。” 开玩笑呢。 第(1/3)页